《长安的荔枝》最近热播。
在最后一集中,一向胆小怕事的李善德却利用荔枝表面光鲜内部腐坏的手段,在贵妃宴席上完成了对恶势力的反杀。
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工具就是剧中提到的“林檎”。
那么,剧中的林檎到底是什么呢?

看过电视剧的亲们一定注意到了,剧中林檎出现的时候,给了一个特写画面,很像苹果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即删
那么,林檎到底是不是苹果呢。
事实上,在《长安的荔枝》中提到的“林檎”,就是中国古代对苹果的称呼之一,是对沙果/小苹果的统称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了“林檎”是苹果古称“柰”的一种,李时珍将其归类在果部·山果类。
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 “林檎,即柰之小而圆者。其味酢(酸)者,即楸子也。”
李时珍指出,林檎是苹果属(柰类)中较小、圆形的品种,味酸甜;更酸的变种则称为“楸子”(现代植物学中的海棠果)。
李时珍将柰(大苹果)、林檎(小苹果/沙果)、楸子(海棠果)归为同类,但根据大小、味道区分。
林檎成熟时会释放乙烯(Ethylene),这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,能促进周围水果的成熟。故剧中用于催熟荔枝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即删
此外,细心的亲们可能还会发现,剧中用的是“擒”而非“檎”。
据查资料,“林檎”和“林擒”实际上是同一种水果的不同写法。
“林檎”为正名,《本草纲目》《齐民要术》等古籍均用“林檎”,李时珍释名:“林檎,能来众禽,故有林、禽(檎)之名。”
“林擒”或为异写或误抄。部分文献(如明代《食物本草》)偶见“林擒”,可能是字形相近的笔误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即删
此外我们还需考虑到作者是否故意仿古。《长安的荔枝》可能为追求唐代用语风格,采用生僻异写,故用“擒”而非“檎”。
pc28预测